据Skift报道,大约在一年前,马来西亚航空引入了第一架A350-900飞机,空客称赞马航是第一家在该机型上部署头等舱的航司。头等舱内有四个座椅,每个座椅都配备了一个隐私门。
但有一个问题:根据国际标准,马航这架飞机上的头等舱不算豪华,乘客为此所支付的费用也不算高。因此,在去年年底,马航重新规划了其营销策略,将原本一般的头等舱变成了Business Suite商务舱,以更低的价格提供许多头等舱才会有的服务。
与新加坡航空,国泰航空这种亚洲最大型的航司相比,马航无论在产品服务和航线上都不占据优势。这些航司可以在很多航班上出售1万美元甚至更高价格的头等舱座位,通过提供高端服务吸引乘客。
亚洲航司新趋势
在不影响其最优质产品销售的情况下,马航顺应了亚洲的一个新趋势。北美和欧洲有很多航司只出售商务舱机票,而亚洲的一些航司为那些愿意支付高于商务舱票价的乘客预留了少数高级座位。马航押注,包括高管和政府官员在内不再被允许购买头等舱机票的乘客,将寻求一种更为个性化服务的私人客舱。
咨询公司ICF的主管Samuel Engel表示:“全球范围内,大约有12至14条航线,在头等舱机票销售方面有着不俗表现。如果马航无法售出足够多的头等舱机票,那么它可以转变策略,让乘客愿意为此买单。”
其它航司也尝试了类似的方法。航司们可能不太想放弃对于略微过时的头等舱服务的销售,因此把头等舱当做商务舱来出售。它们可以有偿地向乘客提供头等舱座位,或者是提供给常旅客。马航所做的却是有所不同,它售出的是全新的座位。
不过,Skift航空周刊的编辑Seth Kaplan表示,高价出售这些座位可能是个挑战。
“对于这些航司来说,销售价格高于商务舱产品的问题是,它们本身在商务舱这块做的就非常好。这就是一种竞争:在这些超级豪华座椅的后面,是价格便宜、两边都通过道的平躺式座椅。它们希望更多的航司能效仿这一举措,让它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产品,从而卖给更多的商务旅行者。
其它航司的相似举措
目前来看,马来西亚航空、大韩航空等航空公司在一些长途航班上,将本质上属于商务舱的座位作为更为优质的产品出售。
大韩航空正在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在它新推出的波音787-9飞机上,头等舱和商务舱的座椅是一样的,不过前面乘客的空间更大,电视屏幕也大些。尽管如此,大韩航空从市场和定价方面依旧把它定义为头等舱,提供与波音747和A380相同的顶级服务。
博主Ben Schlappig在搭乘大韩航空从首尔飞往旧金山的航班后写道:“大韩航空在头等舱使用商务舱座椅的行为,并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负责大韩航空在美业务的副总裁John Jackson表示:“我们不会取消头等舱,包括787飞机在内的头等舱乘客可以在首尔享受特殊的登机服务以及个性化的欢迎服务”
需要进行细分么?
之前曾负责马航忠诚度计划的Mark Ross-Smith指出,对于马航来说,选择商务舱比头等舱更有意义。“由于真正的头等舱市场很小,大多数航司服务的对象都可以分为如下几种:高资产净值人士,购买打折机票的乘客以及使用兑换机票的乘客。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高资产的旅客,但是他们被宠坏了,更倾向于选择阿联酋航空,阿提哈德航空,国泰航空以及新加坡航空提供的同类产品。对于马航来说,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在高端市场中挣扎呢?Business Plus(超级商务舱)这种模式是有意义的,因为企业高管和政府官员可以购买这种服务,它不再与其它头等舱竞争,也不用以头等舱为基准。”
马航的一位女发言人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产品虽然重新命名了,但保留了很多优惠政策——包括优先办理登机手续以及头等舱休息室——票价上的竞争力也得以保持。“我们希望以对乘客有吸引力的价格来满足这种需求。该产品提供了一种更好的商务舱体验,乘客可以拥有更多的私人空间,享受一流的服务,在价格方面也较为亲民。”
马航本可以把这种座位定义成商务舱,免费提供给精英旅客,但通过这种方式,马航可以测试自己能否开发出一个新的客户群体。
Engel表示,这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措施,因为市场可能已经准备好迎接多种类型的商务舱。他指出,大多数航司之前只有一种经济舱模式,但现在很多公司把单一的经济舱扩展成三种:普通经济舱,腿部空间更大的经济舱以及高级经济舱。这种细分趋势的自然演变还应包含高于商务舱并低于头等舱的细分。如果这种想法可以实行,马航将成为先驱者,我们可能看到其它航司的效仿。
但是Kaplan表示,他不确定商务舱以上的细分市场到底有多大。商务旅行的策划者很聪明,他们不会因为航司将头等舱产品重新命名,就为员工订票。最为棘手的是让商务旅行界接受突破传统的产品。“我有点怀疑,是否有很多公司允许员工在某架次航班上,支付比最低商务舱机票高的价格,去购买更为优质的东西,无论它的名字是叫头等舱还是其它什么东西。”
新闻来源:民航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