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山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成为全国机场首家提供旅客出行全流程「One ID」服务的机场。八月五日起白云机场在一号航站楼(T1)推出国内航班「One ID」服务,旅客可刷脸办理自助值机、自助托运等业务,通过二代身份证购买机票且乘坐国内航班(不含春秋航空、九元航空)的旅客可体验。这是继「一证通关」、「易安检」等举措后,白云机场智慧机场建设取得创新突破的又一新成果。
在转场运营十六周年之际,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宣佈推出的「One ID」服务,旅客註册授权后可实现「刷脸」通行机场。该机场的「One ID」服务,有别於现行部分机场通过身份证后台绑定等技术实现「刷脸」登机,而是严格按照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One ID」理念,以旅客面部特徵信息作为核心,将旅客身份信息与出行信息相结合,为每一位旅客建立一个信息数据库,作为出行全流程唯一识别标识的、真正的「一张脸」就是一张身份证。旅客在办理自助值机、自助托运、安检、登机等业务时,系统通过提取旅客面部特徵并关联旅客行程信息,校验通过后将自动放行。此方式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减少证件查验次数,大大提升了旅客出行体验。
「One ID」服务目前覆盖白云机场T1航站楼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安检及自助登机等旅客出行主流程,通过二代身份证购买机票且乘坐国内航班(不含春秋航空、九元航空)的旅客可尝鲜体验。十二岁以下儿童,暂不支持此项服务。需留意的是,旅客在安检环节可实现刷脸,但依据民航局相关政策要求,仍需出示身份证等相关身份证明过检。同时,目前因疫情原因,为避免旅客解除口罩聚集登机,自助登机口「刷脸」功能尚未开放,待疫情后实施。
去年五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届中国民航发展论坛,显示全球民航业正快速进入「智慧民航」时代,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快速应用,智能化将有效提升行业生產组织能力和运行效率,催生新一轮產业变革。去年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也把「无纸化出行」作为当年提高民航服务品质的八项便民举措之一,提升民航安全管理水準,为旅客带来更舒适、更愉悦的出行体验。目前,推进「无纸化出行」已经在全行业达成共识,包括叁十二个千万级机场在内的二百多个机场均实现了「无纸化出行」,得到了旅客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
电子登机牌和人脸识别安检是智慧登机的重要產物,旅客通过手机生成电子登机牌,即可完成安检验证、登机口扫码登机及舱门前二次复查等所有乘机手续,解决了广大旅客值机排队时间长、手续繁琐等一系列乘机难题,提高了旅客办理乘机手续的效率,提高自助化服务水準。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统计,目前已有超过60%的中国国内航班旅客,选择在机场外通过网路办理值机手续,并获取电子登机牌用於后续乘机操作。根据IATA统计,全面使用电子登机牌,每年可以为中国民航节省约二十六亿元的运营成本,同时还可以为航空公司拓展增值服务提供更广阔的时间与空间。
早在二○一八年年底,全国年旅客输送量超过一千万人次级别的民航机场都基本实现「无纸化」便捷乘机,民航局运输司的初步测算显示,以去年全国民航客运量计算,实行「无纸化」乘机以后,可以提升值机效率,减少运行成本,年节约纸张一百四十叁万吨,节约社会时间四千八百万个小时。
除了「无纸化」,智慧停车系统也是智慧机场的主要特徵之一。智慧停车将无线通讯技术、GPS定位技术等综合应用於停车位的採集、管理、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实现停车位元资源各项服务一体化、利用率的最大化、停车场利润的最大化和车主停车服务的最优化。
智慧行李系统也是智慧机场必不可少的。行李系统的无纸化主要体现在行李分拣、追踪等方面。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行李自动分拣系统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条码系统,这种系统为乘客随机托运的行李上粘贴RFID电子标籤,电子标籤中记录旅客个人资讯和出到港、航班号、停机位元、起飞时间等资讯,并在行李分捡、装机、提取处安装电子标籤读写设备。当带有标籤的资讯的行李通过各个节点的时候,RFID读写器将读取这些资讯并上传到资料库,从而实现行李在运输全流程中的资讯共用和监控。
部分航空企业回应IATA的决议,在行李运输途中实现值机、装机、中转、到达过程强制追踪。同时,一些航空公司在移动端上线行李追踪系统,实现托运行李资讯即时轨跡追踪及视觉化呈现,旅客通过手机端扫描托运行李牌识别联,就可以像查询快递资讯一样追踪自己的行李托运状态。
无纸化出行以智慧机场、便民服务为导向,提升了机场运营效率,为旅客提供更精准的支援和多元化服务。相信未来随着技术的更新,无纸化出行会更好的服务於中国民航。
新闻来源:民航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