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 山
春節假期臨近, 又是海陸空交通的繁忙時段, 中國民航局已批覆內地至澳門增開二十二個航班。 副局長夏興華表示, 初步預測今年民航春運旅客人數將達三千四百八十八萬人次, 比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七。 民航局提出「三個確保」,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順暢出行和方便出行。 新春期間,不少外地旅客使用澳門空港, 本地居民也趁著假期經澳門國際機場外出旅行探親。 航空公司的朋友問我, 在大節日乘坐飛機外出, 大家最怕的是什麽?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最怕航班延誤!朋友笑道:那你最好還是坐商務機。
這個問題並非澳門獨有, 國内外都存在民航航班延誤的毛病, 只是延誤的時間長短而已。 近年來, 内地飛機晚點問題日益普遍。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公佈的資料, 去年航空運輸服務投訴量同比上升89.3%, 居投訴增幅首位。 去年八月十三日, 中國民航局副局長夏興華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 中國民航局發出了《航班延誤整治專題會議紀要》及《關於進一步做好航班延誤時旅客醫療服務工作的通知》, 其中明確表示延誤兩小時以上的航班要優先放行, 關閉艙門的航班在三十分鐘內起飛。 空管部門實施流量控制超過一小時的, 必須由地區空管局或空管分局(站)領導批准;超過二小時的, 必須報民航局空管局運行管理中心批准, 並在第一時間向社會公佈。 出現大面積航班延誤時, 由空管部門儘快提出恢復計劃以及二次放行計劃, 主動協調軍方開放臨時空域和臨時航線。
中國民航局發出的 《航班延誤整治專題會議紀要》 列明: 「對於關閉艙門三十分鐘的航班以及延誤兩小時以上的航班要優先放行」 。 其目的在於減少旅客在機艙內等待的時間。 此外, 中國民航局還要求, 在加油等準備工作做好、航班預備上客前十五分鐘, 航空公司就提前向空管提出排隊申請, 而一改往日「旅客登機、艙門關閉、準備完閉」後再申請的做法。 留出時間的好處在於, 如果空管告知排隊時間較長就不讓旅客先登機, 以免旅客在狹小空間內等待。
對於這些緩解飛機航班延誤的新規定, 有民航業人士認爲出發點雖好但現實執行會有困難。 因為在實際操作中, 很難得到二次放行的預計起飛時間, 甚至不知道該和空管哪個部門去溝通。 中國民航局要求航空公司應加強與空管部門的溝通協調, 合理安排旅客上機時間, 避免關艙門後的航班延誤和取消。
目前航班延誤的主要原因, 「航空服務管理水平跟不上民航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和「航空運輸受氣象條件影響大」, 是被調查消費者認為最主要的原因;也有部分消費者認為, 「航空公司業務擴張導致運力緊張、調配不力」和「民航航路資源有限, 導致航路交通擁堵」也是航班延誤的重要原因。
在澳門, 除了航空公司的服務因素之外, 空管問題同樣會對航班延誤產生微妙的影響。 目前, 珠三角細小的範圍內有香港、澳門、廣州、珠海及深圳五個機場, 空域分別受香港、廣州和珠海三個空管機構控制。 據知, 這三個空管單位都是獨立運作的, 再加上珠三角大部分空域屬於軍用, 對民航飛機的運作效率難民會造成一定影響, 故此會造成空中交通大擁塞、飛機在機場排長龍的局面。
澳門國際機場受澳門空管控制的空域高度只有三千呎, 所有飛機起飛不到一分鐘就要交由珠海或香港空管接手。 然而, 所有進入澳門三千呎高空域的飛機都必須經香港和珠海空管, 令進出澳門國際機場的航班受制於人, 一旦出現空域擁擠的情況, 進出澳門的航班除要排隊之外, 更要等候珠海和香港的空管處理, 等候降落的飛機則會在鄰近的珠海空域盤旋, 浪費大量燃油, 在油價不斷飆升的壓力下, 亦加重了航空公司的營運成本。
去年八月, 内地報道珠海的低空空域有望在短期内開放, 將劃設兩個高度為一千米、半徑為十公里的「報告空域」, 民用小型飛機毋須審批即可自由飛行。 較早前在珠海舉行的廣東省航空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上, 廣東省副省長佟星表示, 全省低空空域開放可能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一起推進難度大, 要爭取先把珠海的低空空域開放「搞起來」。 此外, 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透露, 三千米以下低空空域開放試點將擴大, 爭取二零一五年實現全面開放;在全面開放之前, 會對低空領域的通用航空器飛行制定嚴格完備的標準。 對此, 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空中交通管理局、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管理局以及廣州軍區司令部航空管制處等部門、單位相關負責人先後表示, 將對珠海納入低空空域試點給予支持。
澳門民航業人士認爲, 這個消息意味著内地商務機市場將迎來新一波的發展;重視商務機業務而且有雄厚發展潛力的澳門國際機場, 如果得到政策和各方面的支持配合, 在這方面有一定的提前量, 及時擴充停機坪和機庫, 以爭取在通用航空未來的發展大潮中分一杯羹。
轉載自 濠江日報 民航論壇 2012 年 1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