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時間、花費、感受、是否便利快捷,成為了當下人們出門選擇交通工具的首要考慮因素。機票打折優惠、四通八達的高鐵、優質高效的服務也成為了各航空公司爭奪客源的最佳亮點。
之前的鐵道部撤銷、大交通部的整合,隨著近期新一輪航空公司組建熱潮湧起,再加上各地機場的擴建,鐵路網的不斷升級,也讓此前的“空鐵大戰”再度升級。
在面對交通運輸這塊“大蛋糕”面前,鐵路、公路、民航在接受國家交通部門行業監管之下,成為了“一家人”,而“一家人”在分享這塊“大蛋糕“時,也要正當競爭,避免陷入惡性競爭環境之中。
“空鐵聯運”讓消費者受益更大
自從京廣高鐵開通後,這條線路上的北京、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廣州六大城市間的列車執行時間大大縮短。比如從石家莊到長沙,每天運行的高鐵有9趟,最快四個半小時就可以到達,坐飛機從石家莊到長沙則需2個小時左右,高鐵的二等坐票為555元,而飛機票的價格則在555元之上。
在北京做服裝生意的上海人王華(化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從網上訂購最便宜的從石家莊到上海的航班花費是450元左右,“我從北京直接到上海的話,最便宜的飛機票也要600元左右,我從首都機場到石家莊機場的花費112元,石家莊機場可以給報銷,所以我從石家莊到上海要比從北京直接到上海能省下260元左右。”
如此比較,價格上本就不佔優勢的航空公司,時間優勢也被擠壓得所剩無幾。業內人士指出,1000公里左右的中短途航線距離,航空在時間和價格上均不占優,因此受高鐵衝擊最大的也主要是此類航線。相比之下1000-1500公里的長途航線和國際航線相對安全,這也是國內不少航空公司面對高鐵咄咄逼人之勢,揚長避短的一個重要方向。
4月15日,河北機場管理集團給中國經濟時報的採訪函回復中顯示,截至3月30日,3個多月內共有19414名旅客在石家莊機場與京廣高鐵間進行換乘,日平均人數在200人以上。京廣高鐵開通以來,各種“空鐵聯運”服務和產品,為民航爭取到越來越多“高鐵拉來的旅客”。
據不完全統計,石家莊機場推出空鐵聯運以來,北京旅客占到旅客總數的35%,河北省的保定、石家莊、邯鄲、邢臺、高碑店、定州、高邑、涿州占旅客總數的55%,山西的太原、陽泉和河南鄭州、安陽旅客接近10%。由高鐵轉乘飛機的旅客幾乎覆蓋了石家莊機場目前所有的航線。
此外,石家莊機場為沿線50萬人口以上規模的城鎮彌補了沒有機場或機場航線航班不足的短板,因此石家莊周邊不少城市的客流被吸引到石家莊機場來乘機。業內人士指出,旅客之所以選擇空鐵聯運,是因為300公里區域和1小時左右的時間,是旅客選擇空鐵銜接的最佳區間。
實際上,“空鐵聯運”正是一個聚合式發力的典範:兩種交通方式進行取長補短,在彌合路徑縫隙上作出了初步嘗試。
以上海為例,國內航班在虹橋機場可與虹橋火車站、上海市內地鐵接駁,而長三角地區的路網建設,將會給周邊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更多的機會。民航、鐵路、水運、市內公共交通等共同配合,對於運營方和使用者都大有裨益。
實現“無縫連接”近在咫尺
此次鐵路政企分開、規劃職能納入交通部後,後者的作為空間增大,各種方式之間的協調能力有望增強,在加快不同方式之間的聯結和切換的統籌方面便佔據了優勢。
然而,鐵路在進入市場化、企業化改革之後,定會在舒適度體驗、運價、運力和配套服務方面下足功夫。因此,隨著鐵路指向的越發明晰,民航可能就此遭受鐵路面向市場後的全面衝擊。
交通運輸事關國計民生,即便是西方發達國家也是採取國家控股的居多。把多種交通方式間的佈局設置納入城市的整體規劃之中,融入地方經濟建設的大盤子,是政府的職責所在,也是政府發揮宏觀調控作用的重要途徑。
業內人士表示,與其讓公路、航空和鐵路三家打價格戰,搶線路,不如主動介入,構建各種交通工具“無縫銜接”形成的交通樞紐網路,對民眾和地方經濟帶來的正面效應大。
記者瞭解到,這方面已有成功先例,如隨著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啟用,東航利用虹橋機場與高鐵站相連的優勢,與上海鐵路局合作推出“空鐵通”,讓航空和高鐵在同一地點無縫換乘、一票到底。到目前為止,東航空鐵聯運產品覆蓋的城市已經達到十幾個。
由此可見,只要政府實行大交通統籌,按照零距離換乘和無縫化銜接的要求全面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就一定能助推運輸企業科學發展,真正惠及旅客出行。
長期以來,人們腦中一直有著一個“綜合考慮交通運輸體系”,而何為“綜合考慮體系”呢?其實,應該是從理想的“綜合考慮體系”到實際“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轉變,而這種轉變已經開始有了起步。
其中,“空鐵聯運”作為“綜合考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一個典型的“綜合考慮體系”的運營模式。
本報記者查閱以往資料發現,天津航空、東航等已經開始“先行一步”了。2011年,天津航空公司聯手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京津城際高鐵共同推出“經津進京”服務產品,成為國內“空鐵聯運”之濫觴。
除此之外,以“分久必合,由競而合”的服務理念,讓封閉的“零和博弈”打破了原始的方式。2012年,隨著聯網售票的實現,各航空公司相繼推出服務,例如東航的“空鐵通”、海航的“空鐵暢行”、河北航空的“空鐵快線暢行地空”等,成為了“考慮綜合體系”的經典案例。
其中,東航股份公司總經理馬須倫曾經提出的想法頗具代表性:東航推動浦東機場成為國際化交通樞紐,東航旗下的旅遊業務板塊也將充分開發剛剛實行的72小時落地免簽政策、打造更多旅遊產品。這樣,因為高鐵開通而進行的轉型,反過來,會為航企帶來更多的效益。
目前尚需規劃的就是各種方式間運營的大一統式整合背後的細節,包括相關設施的建設、責任區域的劃分等。
不過,中國素來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老話,隨著鐵路總公司的成立,高鐵還是跟民航形成了比較明顯的競爭態勢,相信在日後,價格博弈仍會是兩家的競爭主題。
新聞來源:民航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