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中山機場“棄大選小” 周邊機場密度高競爭大

2013 / 09 / 11

        [摘要] 去年年底,珠海市航空產業發展論證會上發佈的《珠海市航空產業發展戰略發展研究報告》提到,珠海正考慮在現有的三灶機場以及九洲直升機機場的基礎上,新建12個通用機場(或直升機起降點),其中1個是位於斗門蓮洲,即將動工的蓮洲通用機場,1個是位於三灶機場外側水域的水上機場,另外10個是直升機起降點,將分別位於淇澳島、萬山列島、桂山島、三門列島、擔杆列島、仙蓬萊列島等八個海島,以及平沙和珠海東北京珠高速附近。

  自《中山市綜合交通規劃(2012-2020)》草案提出在神灣、三角兩鎮將建通用機場及支線機場設想後(詳見9月10日《南方日報·中山觀察》AⅡ01版《中山未來將建兩座機場》),該規劃受到了社會的熱切關注,有線民就中山目前的客流規模和交通佈局,對機場建設的必要性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昨(10)日,市城鄉規劃局透露,中山的機場規劃不會往大型民用機場方向發展,主要還是以商務、貨運、旅遊觀光等非民用客運方向定位。

規劃

棄“大”選“小”

  自廣珠城際軌道結束了中山“無鐵路”的歷史之後,《中山市綜合交通規劃(2012-2020)》草案提出建設通用機場及支線機場的規劃,以填補中山無公共航空交通的空白。

  去年,由珠海、中山、江門三市發改部門印發實施的《珠中江區域緊密合作規劃(2012-2020年)》提出了“中山與江門適度發展通用或者小型機場”建議。不過,直至近日,中山才真正提出這一規劃。規劃草案顯示,兩個機場呈南北佈局,其中神灣為通用機場,三角為支線機場,都是相對小型的機場規模。在周邊城市佈局大型民用客運機場的環境下,中山市在未來航空交通建設方面的定位是相對明確的:放棄大型客運機場規模,選擇相對靈活的小型機場。

  中山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曾透露,中山周邊已經佈局了包括深圳、廣州、珠海等城市的大型客運機場,從密度方面考慮,中山建大型機場的可能性極小。不過,從目前的政策環境上來看,目前低空空域開始開放,通用航空迎來了廣闊的前景,中山市將航空納入未來的交通規劃,體現了對這一機遇的把握。

  中山市城鄉規劃局副局長何俊文日前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建三角支線機場的考慮主要基於該鎮擁有一個已運營5年的用以私人培訓的民間機場,“有一定的基礎”,而建神灣通用機場的考慮主要基於“加強與港澳聯繫的便捷性”基礎,且可以和神灣遊艇會形成一個立體的休閒服務配套。

機遇

“空中通道”啟動高端商務遊

  通用機場及支線機場能給中山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山市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梁仕倫認為,機場建設對中山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旅遊產業方面。

  “中山沒有民用機場,建立支線機場可以彌補中山交通領域沒有‘空中通道’的空白。建立支線機場,主要是作配套作用,加強對外聯繫,彌補水路、陸路交通的不便利。從長期來看,機場的建設能夠提供交通上的便利,對整個交通格局具有重要的作用。”梁仕倫表示,“隨著中山經濟不斷發展,對於機場的需求會不斷加大。雖然是支線機場,也具有代表意義。”

  他認為,從現有的資訊來看,中山建設機場在選擇策略上還是相對合理的:“中山不具備建立大型民運機場的條件,其一是中山沒有相關的產業基礎,包括設備、技術、人才等等;其二建立大型民運機場需要大量用地,而中山地源緊缺。”此外,梁仕倫還指出,機場建設對促進中山“休閒宜居之城”的城市建設有一定的作用,特別是對高端旅遊的調動,有比較大的推動:“如果有機場存在,能方便高端客戶商務出行,這是非常重要。”

  目前,遊艇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的時尚休閒產業已得到了中山的高度重視,而以神灣、東升兩鎮為軸線的遊艇業也走在起步路上。依據良好的海岸線條件,神灣和東升已經入駐了諸如江龍船舶和盛世遊艇會等在內的龍頭企業,具備了發展遊艇業的環境條件和產業基礎。作為受市政府扶持的休閒產業,遊艇產業將成為中山新興產業的突圍選手。而包括通用機場在內的交通配套,也將成為該產業的一大刺激元素。

  “規劃是一回事,建設是另一回事,”梁仕倫表示,“能不能真正建立起來、運營起來還需要時間檢驗。”

未來挑戰

周邊機場密度高求存競爭大

  “珠三角需要這麼多機場何用?不光是建設,以後的運作、維護成本如何?納稅人的錢啊!”新浪網友“@王爺府上”在一則透露中山規劃新機場的微博中評論道。

  自低空空域開放後,國內不少城市加快了通用機場及支線機場建設的建設。以珠三角為例,除了中山以外,包括廣州、深圳、珠海等地也提出了近中期建設通用機場和商務機場的規劃。

  目前,廣東是國內低空開放的試點省份,目前建成5個通用航空機場。但業內人士反映,省內大部分都是作為全部都是用於專業用途的機場,並沒有大規模放開公共使用的範圍。

  有觀點認為,當前廣東現在最缺的是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通用航空機場:不僅提供停靠點,更要配備全面的配套設施,包括油料、維修等多種資源——其作用就相當於一個“集結點”,打通粵港澳三地的通用航空咽喉。據媒體報導,隨著白雲機場擴建工程的展開,廣州花都、白雲兩區的空港經濟區中已規劃出了一片區域專門發展直升機、商務機等的維修、製造業,有意培育航空產業。

  在新一輪的航空交通佈局中,中山也擠入了這次資源搶奪戰。作為一個後來居上的選手,中山所面臨的競爭並不小:與其他城市相比,不具備傳統的客源優勢;產業、商業環境對接和培育也有待強化。梁仕倫認為,通用航空不作為客運航空路線,對現有的交通出行方式影響不大;三角支線機場的建設,短期內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其一新建成的機場客源培育需要時間,其二支線機場解決的主要是短途出行,主要還是集中在商業出行這一塊。

  不過,中山提出的航空線路規劃側重與休閒旅遊業對接,這一方向還是顯示出在定位方面的細化策略。市城鄉規劃局透露,目前中山機場建設的規劃統籌主要由省統一佈局,是在珠三角航空佈局的背景下進行定位、規劃的。梁仕倫也分析,機場規劃涉及到一個主體佈局問題,不僅僅要考慮中山的本地因素,還要考慮整個珠三角 、廣東、甚至是粵港澳的因素。神灣建設通用機場的意義還是在於加強和港澳之間的聯繫。

相關新聞(一)

小型機場 經營怎突圍?

  即使不提港澳特區的空港,在珠三角地區,除了廣州、深圳以外,佛山、珠海、惠州都已建有機場,這樣的密集程度造成了“慘烈”的競爭——省會廣州、特區深圳航空運輸幾近飽和,期望承接其溢出客流的周邊機場卻門可羅雀。

  珠三角民用機場的發展遠不如規劃中理想,佛山、珠海、惠州的機場都經歷過或正經歷著經營困境,中山提出要建通用機場和支線機場的設想是否能在這夾縫中求得生存?

周邊城市小型機場生存堪憂

  2009年,停飛7年的佛山沙堤機場複航,期待能成為廣州白雲機場的補充力量。一年後,經營方表示發展困難重重,旅客輸送量僅為12萬多;2011年,每天16個班次的計畫沒有實現;至2012年10月,經營方承認虧損2600萬元。佛山機場複航以來都試圖通過加密航班、增加航線來拓展,只可惜計畫每每落空。航線反復增減,“存活期”最短的南寧航線在開通1個多月後便被取消,最後也只剩下北京一條。

  今年6月,珠海機場在中山舉行了一場推介會,不僅宣佈在暑期將新開通4條航線,還帶來了免費機場快線、希望吸引更多中山客人選擇珠海機場出行。珠海機場於1995年建成通航,當時的設計客流量為1200萬人次/年,但實際利用率僅為7%,大量的設施閒置多年,甚至被市民戲言飛機場用來“曬太陽”。2006年,香港機場管理局注資1.98億元,獲得珠海機場55%的股權,與珠海市國資委合作成立珠港機場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接管並開始經營改革,逐步完善服務和增加航線。

  在惠州,原作軍用的惠州機場曾4次宣佈複航,然而直到今天,複航仍未變為現實,幾年來,馬來西亞馬中集團、深圳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省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都曾介入惠州機場的“複航之路”,情況多次發生變化,目前仍不十分明朗。

定位和配套是突圍關鍵

  梁仕倫認為,而中山不具備建立大型民運機場的條件,錯位發展是中山機場發展的關鍵突圍路徑。

  早在廣州南沙新區傳出建設商務機場消息之時,中山相鄰鎮區曾對這一利好表示出強烈的興趣,並對對接配套問題作出相應的宏觀規劃。業內分析,南沙新區的建立,將帶動一定規模的高端商務人士在中山周邊聚集,必然會對周邊的中山鎮區商業投資及一些產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這些都是中山培育支線航線客源的重要依據。目前,三角鎮的中山雄鷹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已經開通了基於通用航空及通用航空機場的綜合項目,作為一項新興產業,中山航空產業發展框架已經有了一定的起步基礎,新機場的建成也將直接刺激這一產業的發展。

  而神灣-東升沿線的遊艇業的成型則給通用機場的發展提供了運營基礎。目前, 位於神灣磨刀島的盛世遊艇會項目,總投資25.5億元,總占地1338畝,將建設遊艇航道450畝,碼頭泊位450多個,配套建設酒店、產權式公寓、遊艇維修補給、駕駛培訓等綜合性專案,目前正在開挖內湖港灣,整個產業配套趨於成熟。梁士倫分析,中山發展遊艇產業有優勢、有基礎、有需求中山已具有十裡堤岸、盛世遊艇碼頭會所這樣的遊艇龍頭企業,再加上珠三角地區有一大批企業傢俱有玩遊艇的實力,遊艇休閒業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這同樣需要其他高端的配套對接,通用航空是一個很好的交通補充。

  “新機場的定位很重要,切口要小。”梁仕倫認為,如果能在全市範圍內落實機場建設規劃,對未來提高中山高端旅遊業的作用是客觀的。(連城看)

相關新聞(二)

珠三角加快推進支線機場建設

  2011年4月25日,廣東省政府與中國民用航空局簽訂的《關於加快廣東省民航科學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定》提出, 廣東“十二五”民航發展基調已定,下一步,佛山、韶關、惠州、湛江等地支線機場的大力開發將和廣州、深圳等大型機場的優化分工並舉,將成為廣東“十二五”機場群建設的兩大重心。

  廣深兩地樞紐機場功能的強化將為珠三角地區帶來更大的輻射效應,而周邊支線機場的建設更將在優化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地方交通的同時,為當地經濟帶來更強有力的支撐。

  在支線機場項目方面,我省將新開工建設惠州機場軍民合用改擴建、韶關機場軍民合用改造、佛山軍民合用機場改擴建工程等3個專案。到2015年底完成惠州機場軍民合用改擴建,新增旅客吞吐能力45萬人次。開展湛江機場遷建前期工作。

廣州

將建第二個民用機場和南沙商務機場

  廣州市發改委今年9月初發佈的《廣州第二機場建設前期研究招標檔》顯示,廣州將建設第二個民用機場,同時推進建設南沙新區商務機場,所有前期研究工作將在一年內完成。其中,擬建的南沙商務機場是通用航空中服務于高端商務人群的機場,商務機場的功能更靈活、建設規模相對小、週期短、經濟拉動效應明顯。

深圳

籌建第二通用機場

  據新快報報導,今年8月27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委空港處副處長楊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深圳為回應國務院出臺的通用航空管理的規定後各地掀起的推動通航發展的熱潮,尤其在深圳原有承擔通用航空功能的南頭機場目前面臨著眾多發展瓶頸的情況下,籌建第二通用機場以彌補深圳這方面功能的缺陷。第二機場定義為通用航空機場,也會開通定期飛往珠三角城市的包機。

珠海

新建2通用機場10直升機起降點

  去年年底,珠海市航空產業發展論證會上發佈的《珠海市航空產業發展戰略發展研究報告》提到,珠海正考慮在現有的三灶機場以及九洲直升機機場的基礎上,新建12個通用機場(或直升機起降點),其中1個是位於斗門蓮洲,即將動工的蓮洲通用機場,1個是位於三灶機場外側水域的水上機場,另外10個是直升機起降點,將分別位於淇澳島、萬山列島、桂山島、三門列島、擔杆列島、仙蓬萊列島等八個海島,以及平沙和珠海東北京珠高速附近。(記者羅麗娟、孫嘉琳,見習記者王子威)


        新聞來源:民航資源網